DT团队出品

《P4实验室系列》第三季外传篇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文攻击闫丽梦博士报告说明什么


文章挖掘及解读

本次挖掘解决以下问题:

A 这篇文章究竟是什么;

B 这篇文章怎么批驳闫丽梦的报告的;

C 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批驳闫丽梦的报告;

D 这些批驳闫丽梦报告的科学家和中共和COVID-19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搞清了这四个问题,我们也基本上明确了英雄闫丽梦为什么获得那么高的声誉和呼吁能够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和生物医学奖候选者的真正原因。闫丽梦的揭秘、爆料以及相关的科学报告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行为,一个学术上的对于真相的探索和研究,而是拯救人类,拯救科学坠入杀人魔道的一次义勇之举。

这篇文章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们明确《国家地理》杂志到底是什么。(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原名《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国家地理为月刊。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历史、文化、纪实、摄影等。国家地理学会(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个于1888年1月27日在美国正式创立的非营利科学与教育组织。学会的成立可回溯至同年1月13日,由33位初期创会会员决议创设目的在于“增进及普及地理知识”,在经过约两周的讨论后正式确定该学会的组织章程与营运计划,并开始运作。

该学会最为人所熟知的国家地理杂志与国家地理频道在2015年11月被划分到新成立的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该集团的最大股东是迪士尼公司。

换句话说,《国家地理杂志》在2015年后属于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的品牌和杂志,国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是The Walt Disney Company和美国地理学会的合资企业,主要经营《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家地理频道,國家地理頻道家族包括國家地理頻道、國家地理野生頻道、國家地理悠人頻道及國家地理世界頻道等,是全球在科學、探險及探索節目中的領導品牌,並擁有傑出的製作團隊與國家地理影像製片工作室。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本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繁体版本的《国家地理》杂志,2001年1月,台湾的大地文化发行繁体中文版,后因其母公司锦绣文化倒闭,2002年9月起改由秋雨印刷成立秋雨文化承接发行权,2006年11月起再改由海峡文化发行,2012年10月中文版无预警停刊,2013年9月由大石国际文化复刊发行至今。

另一个是简体中文版。刊名为《华夏地理》杂志,2007年7月,《华夏地理》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与国家地理进行版权合作,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国家地理的内容。

这里注意,《中国国家地理》和美国的《国家地理》不是一本杂志,而大陆的《华夏地理》杂志则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简体中文版。

这里有两个问题:A《国家地理》杂志为迪士尼公司所实际掌控;B《国家地理》杂志实际上通过《华夏地理》杂志已经通过中共的新闻审查制度在中共国连续出版,就是说《国家地理》刊登这篇文章会被《华夏地理》翻译成中文版本在中共国被读者看到。

关于迪斯尼与中共国的勾兑关系本文不做挖掘,迪斯尼出品的电影《花木兰》受到抵制已经说明一定问题,而《国家地理》杂志在英雄闫梦丽推出第一份报告后如此着急地跳出来炮制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

《国家地理》不是专业的学术期刊,而是具有盈利目的的科普期刊,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身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不可能代表一个公正的立场或者说科学研究和探讨的态度去探究一个问题或者课题,一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且这种倾向性不能损害其代表的股东的利益。虽然表面上这本杂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刊,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只是其内容的提供者,在在2015年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合资公司后,审定、刊文的权利从来不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那么这样一个非学术类的科普类商业营利期刊刊登这样一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一定不是学术上的争辩和探讨。

根据2009年中科院一篇学术文章《关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透露,“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国际],隶属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国家地理频道的主要节目内容包括探险发现、环保教育、科学新知、原野生态、世界旅游、人文风俗等。其节目已经荣获100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126座艾美奖和2个奥斯卡奖提名。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收视户(包括非全天收视户)。国际权威研究组织Roper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地理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可见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所以,这个时候选择《国家地理》平台刊载这篇文章一定是花了大价钱,并且是一次大的行动。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和我们即将在《P4实验室第三季 CCP病毒三部曲之三 CCP病毒武器谎言防线篇》中揭示的这样,《国家地理》被定位为一个专业的“辟谣平台”,对闫丽梦(石正丽们的噩梦)报告这个所谓“科学谣言”(misinformation)进行辟谣和打假,和方舟子之流的所谓科学打假一个套路。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面向公众的所谓科学打假辟谣文章,《国家地理》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有影响力的舆论平台。

那么我们关心的是,究竟是谁组织了这份文章,整个了那么多来自世界的科学家,能够在《国家地理》这样有影响力上的科普平台上进行刊发,并且能够翻译成不同语言的版本发行全球,究竟谁具有这么大能量,这些科学家真的是出于义举吗?

这篇文章怎么批驳闫丽梦的报告的

这篇所谓的“打假揭骗”文章和我们揭示的中共的惯用的手法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们批驳闫丽梦报告的本质就是这份报告初步揭穿了他们的谎言,而他们面对这种重磅揭示从正常科学上的争论和反驳一定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种种伎俩将白的彻底说成黑的,就是抵赖和不承认被谎言掩盖的罪恶,也就是CCP制造和释放病毒基因武器这一天大的秘密。关于CCP病毒的技术名词及详细的科普解读,DT挖掘机已经在《P4实验室第三季 CCP病毒三部曲之二_CCP病毒武器通俗说明书》中进行了详细地挖掘和揭示,也相信普罗大众在面对这些专业的技术名词时不会再一眼懵懂,而是具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当然这也是我们认清CCP病毒产生本源的基础。

既然是掩盖谎言,那么所进行分析列举的事实以及进行辟谣举证者一定和这个掩盖的谎言本身具有很深的关系,这就和英雄闫丽梦一样,一定和这个惊人的谎言具有深刻的关系,而这正是我们挖掘的基础所在。

这篇文章我们依据内容的性质进行了编码,在编码中也标注了其类别,具体编码见上表。

其中B开头的编码说明是文章表述的内容;

编码中出现C 是说明引用的一段重要的论述(专家或科学家所说的),这段表述是证明报告为假信息的重要证据;

编码中出现D后面论述的是此重要问题,注意这个问题不仅是报告中重点揭示的,也是要引用专家观点进行证伪和反驳的;

编码中出现E 说明引用的是视频资料,来证明报告揭示的是谎言。

我们按照上面的分类将这篇文章重新归纳和分类,制成下表:

编码 文章内容
C B06-C1 This paper just cherry-picked a couple of examples, excluded evidence, and came up with a ridiculous scenario.DAVID ROBERTSON, UNIVERSITY OF GLASGOW B07-B10
C B-22-C2 TIt looks legitimate because they use a lot of technical jargon. But in reality, a lot of what they're saying doesn't really make any sense. B23-B25
C B-41-C3 If you hear something twice, you're more likely to think that it's true than if you've only heard it once.LISA FAZIO, VANDERBILT UNIVERSITY B42-B45
D B11-D1 What do we know about SARS-CoV-2’s origins? B12-B16
D B-17-D2 What does the Yan report say? B18-B21
D B-26-D3 So how was the Yan report published? B27-B30
D B-31-D4 Bad news travels fast B35-B40
E B-16-E1 VIDEO EXCLUSIVE: FAUCI DISPELS COVID-19 RUMORS, ADVOCATES CHANGE

这个表格基本展示了这篇文章是如何批驳闫丽梦的报告的,基本方法就是引用所谓的专家和科学家的话语和论述直接批驳说报告只是一种谎言,闫正丽炮制报告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真相,而是制造新闻热点。

在C和E部分,重点强调了四位学术名人的论述和观点,包括DAVID ROBERTSON,ANGELA RASMUSSEN,LISA FAZIO、FAUCI四位的话语,直接证明报告所述内容为假,这就是中共在宣传上所惯用的领袖意见。如果不了解这四位科学家的背景以及和中共的关系,尤其是和CCP病毒的关系,很容易被迷惑。这种报道和论证制造了一种假象,学术上的大咖不约而同地的指正报告为伪科学,证明这篇报告对于CCP制造病毒的指控和揭示是不存在的。

在D部分,使用提出问题,有关专家解答问题的方法,逐一对报告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批驳。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专家进行论述,而且根本不隐瞒身份。

这篇文章就真正的演变为一篇科学上的辟谣打假文章,这个所谓的辟谣和打假团队的科学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研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专家包括数字研究专家和心理专家,而另一部分则是病毒学家包括生物学、防疫医学、基因医学、计算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从这种组合上看,可以说是一个豪华的科学打假团队。

在具体的分析这些专家的言论依据之前我们还是梳理一下闫博士的报告到底说了什么,闫博士的第一份报告的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的文件我们在“DT挖掘爆料 订阅频道”(https://t.me/DTinlosAngeles)中已经上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去认真阅读到底讲了什么。闫报告的核心观点是“SARS-CoV-2应该是以蝙蝠冠状病毒ZC45和/或ZXC21为模板和/或骨干的实验室产品,基于这些证据,进一步推测了SARS-CoV-2的合成路径,证明了实验室研制该冠状病毒是十分方便的,可以在大约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总结一下,就是SARS-CoV-2来源于中共的实验室,是人工制成病毒。

所以这篇文章极力反驳和证明的也就是“SARS-CoV-2不来源于实验室,当然也不是人工合成,而是源于自然界,自然变异产生造成此次传染大流行”。

我们列出在描述这些主要问题时这些科学家所列的证据。

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批驳闫丽梦的报告;这些批驳闫丽梦报告的科学家和中共和COVID-19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解读了这篇苍白无力不知所云的批驳文章之后我们不仅要问,这群所谓的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为什么要整合起来,集体批驳闫梦丽的报告?我们知道,闫英雄的报告就是指向中共的一把利剑,而这些人拼命为中共洗地,那么他们和中共具有怎样的联系?

我们在挖掘数据基础中已经把本文涉及的科学家名单列出了一张基本表格,表格中列出了涉及每个相关人物包括科学家的任职来源。在这张表格中,我们首先删除文章的作者以及和病毒研究无关的科学家,包括一位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科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因为其观点与报告的专业性无关。在这张表格中将会剩余下列科学家:

1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家 Kristian G. Andersen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免疫學及微生物學副教授
2 生物学家 Carl Bergstrom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3 计算生物学家 David Robertson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計算生物學家
4 病毒学家 Ian Lipkin 国际知名新病原发现领域权威专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教授,同时还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与发现中心主任、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5 病毒学家 Anthony Fauci 美國免疫學家,現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他在對艾滋病和H1N1甲型流感以及COVID-19等傳染病的研究中作出重大貢獻。
6 病毒学家 Angela Rasmussen 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博士
7 生物学家 Andrew Rambaut 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系
8 传染病学家 Edward C. Holmes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名誉客座教授Edward C. Holmes(悉尼大学Marie Bashir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教授
9 微生物与免疫学家 Robert F. Garry 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
10 生物学家 Peter Daszak 生态健康联盟主席
11 生物学家 Kevin Bird 密歇根州立大学基因学学者

其中,在这11位科学家中,有几位科学家将会经常出现在我们以后的挖掘报告中,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是因为这篇发表在《国家地理》上的文章而注意到了他们,事实上,在相关的挖掘资料中早已经出现了他们的名字。我们在下面就列举一二。

资料一:

Ian Lipkin,全名Walter Ian Lipkin,这位国际知名新病原发现领域权威专家至少在2016年已经是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主任,并且在2016年访问武汉病毒研究所,成为“葛洪·大师论坛”的演讲者。

美国国哥伦比亚大学Walter Ian Lipkin教授访问武汉病毒研究所

来源:时间:2016-01-27

2015年10月11日,应“葛洪·大师论坛”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alter Ian Lipkin教授访问武汉病毒研究所,并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Small game hunting”的精彩学术报告,报 告由石正丽研究员主持。

报告会上,Lipkin教授首先分析了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原因,指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等因素促使新发病原对公共健康的威胁日益显著,因此亟需在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以及人群中开展病原监测与病原发现研究,并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诊断与检测方法。随后,他介绍了病原发现技术与策略的发展与革新,展示了高通量测序、利用核酸探针捕获病毒基因组(Virome capture sequencing platform for vertebrate viruses)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肽芯片等高通量血清学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病原发现研究中的应用。在报告中,Lipkin教授还与我所师生分享了其团队丰富的研究经验,如在沙特阿拉伯开展的MERS冠状病毒动物宿主调查、蝙蝠中丙型肝炎病毒属病毒的发现、纽约市褐家鼠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病原的调查等。

报告后,石正丽研究员代表病毒所为Lipkin教授颁发了“葛洪论坛”纪念章。此外,我所师生还与Lipkin教授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技术培训等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Walter Ian Lipkin是国际知名新病原发现领域权威专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教授,同时还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与发现中心主任、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主任等重要职务。其曾研究开发了大量应用于病原监测和发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了超过700种新病毒,在SARS、MERS等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学研究、传染病应急响应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image